球速体育总要来趟河南吧!闻一闻创新的味道

发布时间:2024-10-07 21:47:39    浏览:

[返回]

  球速体育麦果飘香,融入科技的味道;药食同源,焕发创新的活力。从黄淮小麦到灵宝苹果,从传统美酒、中药到现代化工链上的生物轻油,一缕缕醉人的香气飘遍了中原大地。国庆假期期间,本报记者走进重点科研院所,探访通过现代科技的赋能,如何为我省各类知名特产“提味”“增香”。

  秋收时节,走进卢氏县官道口镇果岭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高山有机果园,这片果园是鑫生源绿色果业有限公司的有机果品标准化示范基地。

  10月5日,卢氏县官道口镇果岭村有机果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内,圆润饱满的苹果挂满枝头。受访者供图

  果岭村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苹果种植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虽有“天帮忙”,可这里的苹果产业发展却长期低迷。

  “以前咱这儿都是村民零星种植,种的也都是老品种,果树的行距、株距不合理,进入盛果期后树姿高大、封行郁闭,导致光照不良、树势早衰和结果外移。这样一来,苹果的色泽、大小等都大打折扣。”果岭村党支部书记杨艳静回想以前的苹果种植情况感慨地说。

  果农收益微薄,果岭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务工,导致大面积坡耕地撂荒。“咱得想办法让地理优势发挥出来,让咱的苹果品质好起来。”杨艳静说。

  近年来,在技术、资金、政策的多重支持下,果岭村不仅引进了优质果树品种,还请来中国农科院、河南省农科院、河南农大、西北农大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专家来进行长期技术指导。“有了专家帮忙,咱的苹果种植越来越科学。现在全部采用了最先进的‘篱架式’栽培技术,通风透光效果好,树势壮又不旺长。”鑫生源绿色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徐欣说。

  “篱架式”栽培技术的核心在于矮化密植。这一技术通过使用矮化砧木,使树体更加矮小,而且通常采用宽行密植的方式,行距和株距的设计也更加合理。“苹果可以畅快地呼吸了,品质自然优,而且还便于进行机械化生产管理。”徐欣对新的苹果种植技术赞不绝口。

  不仅如此,果园里采用智慧物联网数字化管理技术,不仅自动监测气象环境,还配备了无害化病虫防治系统,实现了果园的标准化、智能化、生态化生产管理,最大限度确保苹果品质。

  2022年,果岭村入选全国“一村一品”(苹果)示范村。如今,果岭村的苹果不仅销往全国,还出口海外。(记者 刘一洁 通讯员 聂金锋)

  闻一闻,香气浓郁,陈香舒适;品一品,绵甜醇厚,回味悠长。这一杯佳酿,就是豫酒阵营中的新秀——“科学家酒·乐荷酒”,我省首款由食品科技团队全程参与酿造的酒业创新成果。

  一个月前,在中原食品实验室举办的酿酒科技论坛上,四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见证了这一佳酿的诞生。作为中原食品实验室科技成果转化的典范,这款酒是“企业出题、科学家解题”科研模式的成功实践。

  为什么要以“科学家”为这款酒命名?“少康酒厂的发展,一直与科学家的支持密不可分。”10月5日,河南临颍少康酒厂运营总监郭希斌解释,“20世纪80年代,中国科学院院士、微生物学家方心芳开创了独特的少康麸曲浓香型发酵工艺。现在,中原食品实验室与我们进行合作,不仅派出酿酒工程团队,还在酒厂建立了酿酒中试基地。”

  步入酒厂深处,一排排历史悠久的泥池老窖映入眼帘,这就是酒厂的核心宝藏——窖池。“这些历经数十年岁月的老窖中,孕育了独特的微生物群落,所产酒曲对白酒的风味、品质和产量至关重要。”中原食品实验室科研助理高增明告诉记者,酿酒工程团队结合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对菌种进行改良,进一步提升功能菌株的发酵性能和稳定性,“截至目前,我们已成功筛选出近300株专利菌株。”

  “好粮酿好酒”,工程团队的另一研究重心,是构建从原料育种、制曲、小试酿酒应用到酿酒原料品种评价与筛选,直至规模化种植的完整产业链。同时,依托中原食品实验室强大的仪器分析平台,结合AI算法,打造“精准化”“数字化”品酒方案,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使得酒类产品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持续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过去酒业竞争营销为王,如今要实现豫酒复兴,科技的加持无疑是强大的动力。”郭希斌说。(记者 尹江勇)

  好面包离不开好面粉。在五得利集团新乡面粉有限公司,优质强筋面粉是其明星产品。“加工专用面包粉时,我们选用的是‘新麦26’优质超强筋小麦。”该公司品控经理郝天文说,“新麦26”的吸水率高,面团稳定时间可达20至50分钟,是生产烘焙类面粉的最佳选择。

  郝天文所说的“新麦26”大有来头。它是国内2019年评定的4个超强筋小麦品种之一,被农业农村部评定为“超强筋、面包、面条兼用”优质强筋小麦品种。

  记者来到新乡市农科院小麦研究所,一间办公室的墙上,“优质超强筋高产小麦新品种‘新麦26’选育与应用”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获奖证书高高悬挂。

  20世纪90年代之前,优质专用小麦尤其是强筋小麦长期依赖进口。新乡市农科院小麦研究所所长蒋志凯和其团队系统开展了育种技术创新、优异种质创制、新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体系构建研究,历时十余年,终于选育出“新麦26”。2010年,“新麦26”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开始在黄淮海地区大面积推广。

  “新麦26”不仅破解了优质、高产难以协同改良的重大技术难题,还解决了优质强筋品种品质指标不高、品质稳定性较差的“卡脖子”难题,在小麦品质提升和纹枯病抗性改良方面居国际领先水平。

  新乡五丰农业专业合作社种植“新麦26”已有10年,理事长孙绍臣说:“‘新麦26’每斤比普通小麦至少高一毛五分钱,亩产也高出100多斤。”

  如今,“新麦26”累计推广面积已达1亿余亩,创造社会经济效益126亿元。以“新麦26”为骨干亲本,“新麦45”“新麦58”等18个新品种以及“新麦65”等32个新品系相继育成,强筋小麦家族不断发展壮大,全国各地的面包都有了“新麦味”。(记者 赵一帆)

  咬一口鸡内金焦馍,鲜香酥脆又能消食,是不少宝妈应对孩子积食时的家中必备;喝上一口葱姜炖羊汤,驱寒暖身又补气血,成为秋季进补的不二之选……当中医药遇上美食,会碰撞出哪些创新的火花?

  10月5日,记者采访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中药房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药膳分会副主任委员闫红敏,在她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批刚用中药卤制的瓜子,个大饱满,散发出淡淡的香味。

  “卤制这些瓜子的中药卤料包是我的科研成果转化产品,刚和厂家签约转化,马上就要上市,让厂家送来一些我再尝尝,必须在质量品控上把好关。”闫红敏说。

  作为一名中药专业的美食爱好者,同时也是有着几十年临床经验的主任中药师、中医师,闫红敏把“中医药+美食”进行创新组合,在丰富味蕾体验的同时把中药食疗“玩”出了新花样。

  闫红敏介绍,就拿这次转化的中药卤料包“卤煮煲”来讲,方中选用的药食同源组方包括白芷、肉桂、干姜、小茴香、丁香、高良姜、陈皮、砂仁、益智仁、甘草等,由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著名方剂“五积散”化裁而成,具有醒脾开胃、温中散寒、理气化滞、增进食欲的功效,尤其适合脾胃虚弱、容易积食的人群。

  经过无数次烹煮调试,闫红敏研制的这款中药“卤煮煲”即将从实验室走入市场,从药师的临床验方成为标准化的产品走向大众。

  我国自古就有“药食同源,医厨同道”的说法,融药于食的中医食疗理念早已融入老百姓的日常起居,一些经典食疗方也被古代医家记录在众多医书中,蕴藏着古人运用中医药治病防病的智慧。

  “老百姓风寒感冒时会煮上一碗红糖姜茶,这是根据食物寒热温凉的偏性来调理身体平衡。中医会利用药物的偏性来调理疾病,用辛温解表的麻黄汤、桂枝汤等治疗。”闫红敏说,中医食疗就是辨体施膳、辨证论食,既要谙熟药性、掌握中医辨证理论,还要有烹饪理论基础,把美食做到五味调和,以平为期。

  那么,中药食疗的创新秘诀是什么?闫红敏说,先传承再创新。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只有学好用好中医药文化经典,才能走好中药食疗的创新之路。(记者 李倩)

  在位于濮阳工业园区的河南省君恒实业集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黏稠、污浊的餐饮废油进入精密庞大的生产装置后,最终成为澄澈如水的生物航空燃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生物轻烃,则被送往位于濮阳经开区的中国石化中原石油化工公司,成为全国首套生物基聚烯烃生产线的原材料。

  今年1月20日,君恒生物取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可持续航空燃料适航认证,成为全国第一家生产可持续航空燃料的民营企业;9月2日,中国石化中原石油化工公司的生物基聚烯烃生产线试运投产,成为全球第五家、国内首家生物基聚烯烃生产企业。

  短短几个月,围绕“地沟油”展开的科技成果在濮阳接连实现转化。“这些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龙都化工新材料实验室是关键。”龙都化工新材料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濮阳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张永胜说。

  龙都化工新材料实验室是濮阳市主导建设的首个省实验室,濮阳市科学院与该实验室一体化运行、融合发展。为了边建设、边聚才、边科研、边出成果,在濮阳市科学院的服务保障下,龙都化工新材料实验室把科创中心建在濮阳市各重点链主企业中,把创新触角延伸至生产车间,瞄准企业需求开展协同攻关,将优势的科研资源与企业的创新力量紧密结合。

  “企业出题,实验室解题。”该实验室科研人员顾明龙说。去年年中,君恒生物处于科研成果落地的关键阶段,急需人才,实验室选派顾明龙等一批科技人才入驻企业。今年,君恒生物有了副产品挖潜增效的需求,实验室立足濮阳市产业链“牵线架桥”,最终联合中原石化,协同开展技术研发、装置改造。

  “化工企业高危工艺改造、生物能源高端化发展、聚酯新材料性能提升等,都是实验室重点关注的方向。”张永胜说,紧紧围绕全省、濮阳市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需求,龙都化工新材料实验室正全力以科技创新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记者 逯彦萃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晓静)

  我国较早开展优质小麦育种的单位,目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已初步形成以小麦新品种选育为核心的小麦科技创新中心。

  以果树(苹果、梨、桃、葡萄、猕猴桃、石榴、核桃等)和瓜类(西瓜、甜瓜等)为研究对象的国家级科研机构。

  对药食同源的中药进行科研创新,研发出多款产品获得专利转化,焕发出传统中医药的现代活力。

搜索